开元网站

来源:开元网站 | 2024年06月04日 00:36
开元网站 | 2024/06/04

开元网站最新消息

开元网站

开元网站

开元网站

“现在大家进村提供法律服务明显多了,质量也提上来了,我们在具体矛盾纠纷调解现场实践中,去帮助‘法律明白人’掌握运用相关法律法规。”村(居)法律顾问朱艳春感触深刻。她介绍,村(居)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一起调处矛盾纠纷,从法律的角度分析问题,让“法律明白人”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律方式解决问题,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底气和信心。

“考核制度从多方面提升村(居)法律顾问深入乡村,到村民身边发挥普法和矛盾纠纷预防调解的质效。”陈明昌介绍,按照考核规定,服务数据与补助直接挂钩,村(居)法律顾问提供的法律服务越多,相应的考核分数越高,领取的补助也越多。考核主要依据村(居)法律顾问上传到海南智慧村居法律服务平台上的工作档案进行量化打分,同时结合服务村(居)“两委”干部、村民的意见。“在村(居)法律顾问的传帮带下,‘法律明白人’本领恐慌、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足问题在逐渐改善。”陈明昌说。

龙门镇大山村“六分地”纠纷“远近闻名”,村民双方没有土地权属证明,却声称自家都有份。因长年累月的纠纷,这块地成了荒地。2022年9月,双方再次争执起来,“法律明白人”莫安堽及时赶到现场调解,从讲情理到讲法理,最终调解结果令双方满意。如今,大山村委会已成为定安县基层党建、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内无违建、无土地裸露、无土法熏烤槟榔、无吸毒打架斗殴“七点合一”的示范村。2022年11月,大山村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法律明白人”明白的不仅仅是法律,还有村情、民意、民风、民俗。在村民眼中,他们是“贴心人”“办明白事”“靠谱,值得信赖”。据了解,经过近两年的有力推进,定安县“法律明白人”立足乡村、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积极参与法治实践,示范带头学法用法,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对推进全县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乡村法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作者:田春宇 舒耀剑 视频拍摄剪辑:侯阳)

开元网站

开元网站

文章强调,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同时,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我们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开元网站,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文章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重大任务,主要考虑是: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开元网站,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文章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开元网站,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第二,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第三开元网站,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第四,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第五,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开元网站

开元网站

“假设一名农民种了100亩水稻,化肥等直接投入再加上地租、人工等每亩成本是1500元,总成本就是15万元,如果没有保险,遭遇大灾绝收了,15万元全部损失。如果投了完全成本保险,在财政补贴下,100亩地大概交1000多元,赔偿最多可以得到12万元,加上其他农业直接补贴,基本上可以把这15万元的投入补回来,解决了种粮的后顾之忧。”廖岷介绍。

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负责人王衍说,在各级财政大力支持下,针对种粮农民的补贴、价格、保险“三位一体”的收益保障政策体系逐步构建完善,调动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在这个体系中,农业保险为种粮农民提供了灾害风险兜底保障。特别是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逐步扩大范围以后,保障更加有效。农民遭受灾害后获得的理赔可以有效保障恢复再生产开元网站,大大增强种粮信心。

“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在逐步覆盖产粮大县的过程中,在风险防范、承保理赔、运行机制、农户接受度等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受到种粮农户及地方政府的欢迎。初步统计,近3年产粮大县三大主粮平均保障水平提升了48%,承保面积增加了约1.5亿亩,增产超过500亿斤。”廖岷说,将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指导新实施地区将工作做得更好。

进一步优化各部门协作机制。“我们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建立了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发展有合力、农户有收益、产业有保障、资金有效率、运行较规范的持续发展的格局。”廖岷说,财政部门从发展目标、政策制定、资金保障等方面统筹推动;保险监管部门负责市场和机构监督管理制度;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相关产业政策指导和定损指导;保险公司负责提供承保、理赔、宣传等具体服务;农业再保险公司负责提供再保险服务。

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质量。据介绍,目前各级政府依托保险公司及其省级分公司、县级分支机构、乡镇专业网点、村子里对接农户的协保员等,全面铺开服务网络。目前,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由2007年的6家增加到了现在的30多家,建成基层服务网点约40万个,服务人员约50万人。本次政策落地过程中,将进一步发挥保险网络优势,服务好“最后一公里”。

进一步加大财政保障力度。2023年,中央财政拨付三大粮食作物保费补贴约200亿元开元网站,为超过1亿户次种粮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过8000亿元。本次政策扩大到全国以后,各地财政将多给农户补贴约100亿元。财政部将会同有关方面督促保险公司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厘定保险费率。同时,各级财政部门加强机构遴选、保费补贴、绩效评价、财会监督等工作,并依托财政部各地监管局发挥就地就近监督作用,严格审核农业保险服务质量、农户满意度、资金管理等。

进一步优化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据介绍开元网站,我国建立了直保公司大灾风险准备金、再保险、地方政府支持等大灾应对机制。但部分直保公司规模较小、能力有限开元网站,另一方面虽然地方有政府救助等应急机制,但还没有与保险形成优势互补。“保险机制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要与应急管理机制相统筹,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们也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建立风险分散机制。”董德刚说。(本报记者 屈信明)

编辑:柯君澜责任编辑:胡梁海